背包,有多少心酸事,又有多少美好事?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勤劳的小编燕子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9篇背包十年读后感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
《背包十年》读后感精彩7篇推荐度: 《背包十年》读后感【4篇】推荐度: 背包十年读后感5篇600字【优秀5篇】推荐度: 背包十年读后感(优秀5篇)推荐度: 《背包十年》读后感【优秀9篇】推荐度: 热点范文
背包,有多少心酸事,又有多少美好事?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勤劳的小编燕子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9篇背包十年读后感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
背包十年的读后感 篇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了我心中沉睡了一年半的旅行的'心。”
--我的一句话感悟
当时,经历过多次的权衡掂量之后决定加入 系学生会的主席团;
当时,深受着走廊酒瓶图书馆三个设计同时进行的巨大压力;
当时,还在犹豫着大三应该读书还是能力方面发展;
当时的当时,在朋友的书架上看到了这本书,没有特别的一见钟情,仅仅是觉得,作为闲余时间随手翻翻应该还可以,于是便向朋友借了这本书,放在书包几天之后,直到有一天午睡前,才想起了它。
说喜欢有点俗,说手不释卷又有点抽象,还是用最现实最直观的描述:我一次性看了三分之一。
“人,应该趁着年轻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作者如是说。其实,它的语言谈不上精美,也并非富含哲理,只是,他相当成功地,将旅途中所观所感真实地表达了出来,让人身处其境,与作者的感悟产生了共鸣。所以,我也不举例关于作者的语句,只把我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等待,与我同样读了此书的人,来一次感受的交流与共鸣。
“那些有着常人看来奇怪想法的人都是十分有趣的人,也是妙人,而作者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作者充满旅行生命的经历能深深地感动他自己,因为这是他的亲身经历,可对于他人而言,不过是个故事。”
“我的视野是否太窄了,我是否应该睁大眼睛,张开胸怀,去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旅游的时候,别把它当成一场照片之旅,哗啦啦一大堆照片了事,而是把它当成一次旅行,细心地体味不同的生活带来地对心灵的触动,而非单纯的旅游欢乐。”
“平时多看看游记,让自己那份对未知生活接触的心不再随俗世而沉静下来,保持着活力。”
“旅行,在于寻找美,自然的美,建筑的美以及生活的美。”
“旅行中,摄影,画画,都是记录旅行感受的方式,其实,最好地记录旅行感受的方式是用心去体会,去记忆;其次是画画,它能让人静下心来花时间去体会;再次是摄影了,当然,属它最直观,要警惕照相的过度使用,它会破坏对美景纯粹的欣赏。”
“看了这么多下来,我发现自己喜欢的不是游记里不同的旅游介绍,而是痴迷作者体会到的不同地方的旅行人生。”
“旅行,想要用心体会不同地方的生活的话,跟团并非好选择,它的节奏太快,让人只能留下对景点最基本的回忆。约上三两志同道合者一同出行,方是首选。”
“其实古建筑并非只有文化价值而已,有许多古建筑也充分地具备美和哲学上的意义。如一些经典园林,将生活之美营造到了极致,而许多宗教建筑,也带着对人生智慧地充分地把握。所以,欣赏它们还是很有意义的。我要去寻找它们。”
“越来越觉得,未用心体会之前便知道他人的评价并非是好事,它会让人的感悟变得迟钝且不自我。忘记对它们的历史评价,自己用心去感知,如巴洛克建筑等历史建筑风格 ,如宗教信仰及宗教仪式,如文学作品,如音乐,皆是此理。”
“旅行的交通速度,其实还是慢一点好,慢一点,对沿途的风景,能有更多的欣赏,对旅途中的人,也有更好的欣赏机会, 旅行,并非只有点与点之间,连接景点的线,也是重要的旅行部分。”
零零总总,罗里罗嗦,总算是将自己的感受都敲打下去了。还是很感谢这本书,它很大程度影响了我对自我认识的加深。
于是,我放弃了进入系学生会主席团的机会;在忙完了三个设计之后买了自行车并苏醒了自己旅行的心;对于我的大三,我觉得我应该将眼光放向广州,放向中国,放向世界,在更大的眼界范围里,让自己的思想人生变得更为完整,也为自己的设计汲取新的养分。
我的旅行意义,在于寻找生活的美。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二浪迹天涯,许多人想过,但是只有很少人做过。“时间、金钱、他人的认同”,其实这些统统不是借口,小鹏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浪迹天涯其实很简单。
小小的背包,承载的是对生活的期望,对未知世界的求索,更是对心灵的洗礼。“日出时的光芒万丈,日落时的渔歌唱晚,巍峨的高山,宁静的长河……”“巴黎、巴塞罗纳、柏林、苏尼恩、新德里、纽约、渥太华……”整个世界都被小鹏“塞进”了背包,随着小鹏的足迹,我们看到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感受了沉淀在不同大陆上那悠久的文化内涵,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但却传递着一个共同的信念“love is a circle”。
住过世界顶级的大酒店,也体味过露宿街头,享受过豪华的奔驰轿车,也挤过用“拥挤”都无法形容的大巴车。遇过小偷,做过义工,见过一丝不挂的修行者,碰过三种先生,有了尼泊尔的兄弟,结交了俄罗斯啤酒推销员……世间种种,人生百态,兴奋过,孤独过,自豪过,无奈过,小鹏用自己真实的情感,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勾画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其实逐梦又何其容易,能够为梦想插上腾飞翅膀的,必然是那群拥有顽强毅力,坚持不惜的人们。旅游很简单,但是能把旅游做到小鹏这样极致的人,恐怕寥寥无几,就如生活中的很多小事,做到极致就是一种伟大,法国的红酒和鞋匠就是另一个很好的例子。在逐梦的路途上,来自未知世界的挑战,必然会将逐梦的大军打得落花流水,但是肯定会有那么一小群人,他们坚持了下来,在与挑战的博弈中,他们羽翼渐丰,他们愈挫愈勇,他们坚持了,他们奋斗了,他们才能看到雨后的彩虹。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修饰,《背包十年》就像一杯淡淡的清茶,带给品味它的人一抹淡淡的清香。用足迹丈量生命的意义,“为了年华老去时不鄙视自己”,小鹏毅然抛开世俗的眼光,坚定地成为一名逐梦者,正如三毛,格瓦拉,或者某个路人给过小鹏的鼓励一样,小鹏正在用自己的行动,鼓励着那些追逐梦想的人们:
逐梦,一个背包就已足够。
背包十年的读后感 篇三背包,想像中总会有一些流浪。流浪的人,心是否有牵挂;流浪的人,心是否会有所属。这是我一直对身边或背包或户外的朋友,在心底的揣测,和在心底的疑惑。
我就是小鹏所说的那种固定模式的当事人,我不明白,我的牵挂是因何而来,他们的自由又是因何而至。
你的梦想不现实,能看得到未来的生活。或许,没有不现实的梦想,只有不努力的梦想;或许,没有没有未来的生活,有时我们真的无法看到。
流浪本身并不孤独,行走本身也并不寂寞。孤独的是流浪的那个人,寂寞的也是行走的那个人。
小鹏初去欧洲,他说他会想一个人;我想,小鹏肯定还会想另外两个人,不过他没有写出来。小鹏应该很想写出来,不过他不知道如何去写。
此时弥漫的中草药气息,让我有一种心神安宁的享受。真的,我一直很享受中草药所弥散出来的那种安抚的气息。它不会让人浮躁,也不象西药或是来苏水那般的冰冷。
朋友送我的《背包十年》。我第一次翻开读的是《活着的废墟》那篇,发现了两处错误。一是“胡楂儿”,想应是“胡茬儿”;另一是那位日本建筑师的名字,分别用了“今井建治”和“今井健治”。这或许是我读书一个苛刻的弊端吧。然后我从最开始以挑剔的眼光开始读下去,却并没有再重新发现其他的错误。
小鹏的文字并不是我所喜爱的文风,但这些文字我依然舒服地读着。
我没有随同小鹏一起背包、行走,我想在小鹏的文字中找寻我自己一直以来所探求的问题与答案。
当读到“想你的天空”这五个字时,当看到“法兰克福”这四个字后,瞬间我浮现出了一种不祥的结局。其实也是一直以来我的一个质疑。在这里,依然是一个孤独与流浪的结局。
今天早晨的公交车上,我还在对着《背包十年》想起徐霞客。在想,那时的徐霞客,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或许,也是一位背包客吧。
下了公交车,买了一屉包子与一根油条,边走边吃,然后走进了弥漫着中草药芬芳的厅廊,在冬日的阳光下读着《背包十年》。这些中草药的气息,老人,时光;与熙攘,浮躁,我仿若透视而飘浮的异界游魂,一切与我无关。
中草药的气息,浸入背包的文字,书读半程,不知小鹏是妥协还是叛逆。毕竟,这前半程的文字,小鹏一定在思念,却并没有写下。
不知为何,很久以来,我就比较喜欢这种中草药的芬芳,以及中草药芬芳里的那份安宁。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四用背包做归宿,踏遍世界,历时十年。由菜鸟变专家,没有别人,仅有他——张小鹏,又一个去流浪的人。当上背包客,并将其成为职业。或许你会觉得这是多么不实际,但我却认为,那是多么神圣的职业。
书中讲述作者去了许许多多国家。在这个艰险的旅程中,身为菜鸟背包客的作者以往山穷水尽,遭尽白眼,但他从未放弃过,即便是换了七、八份工作也不能令他信息,反倒使他越发期望继续出走。他坚毅的决心,简单而坚定,一次次的是我动容,其实想要出走,并不是那么困难,别多在乎吃喝住行,有时候一种想要素面朝天浪迹天涯的决定就可击倒任何的一切。
作者在路上,乞讨的生活令我真正认识到那些异国的街头艺术和旅程上的乞讨者,其实这是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不一样的人生历程令自我的眼界更开阔,阅历更丰富,体会更深刻,意义更深远。
当作者来到布鲁日——比利时的一座老城。作者的文字里淡淡的描绘出一幅老城的风光,能够想象出那是一座多么闲适舒服的老城,可是它“老”的不是时光,而是老城里的老人。老人的开朗活泼,老人闲趣的娱乐使成熟的。城市添了许多可爱,城市随着一代代人逐渐老去,却又随着一代代老人越发可爱。我喜欢作者的描述,但更喜欢他笔下的布鲁日,让我看到了比利时不一样的老成,感受到一座老城里的老人,老人身上的豁达、可爱。除了羡慕还能是什么?
回到亚洲。夜里作者悄悄抵达越南。我以前看过许多有关越南的游记或旅游攻略。我在就明白那是一个旅行者不可错过的地方。书中作者是从越南的夜色开始说起的,这又令我大开眼界。以往认识越南是因为法国作家杜拉斯的《情人》。那时,越南化身成为热情浪漫但又有些羞涩的少女。不由得使人想到那些穿着奥黛骑着自行车在集市穿越的少女,抑或是刚从那些轻雾淡霭中归来戴着斗笠的农人,清新怡人。但作者字里行间的越南却惊艳四射,夜里的灯火阑珊,繁华闹市令胡志明市化身成“小夜上海”一般,更放射出她迷人妖娆的一面。恍惚间,犹如从后台步入舞台中心,看这一切变得更真切更实在一般。正如作者所说,“如果你不相对座城市失望,必须要在黑夜中抵达”。
作者的旅程还继续着,我也随着作者的脚步徒如一个梦寐以求的境界。我享受这个过程并一向爱着。等他朝一天,待我完成学业,我也下定我坚毅的决心,收拾起行囊,趁着青春灿烂,年华依然,去远方流浪。以不一样的历程感受不一样的人生,寻味它的意义,使自我更感觉到生命的存在,只是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五最近浏览了一下所有的书目,不知道要读那一本,于是随意地用鼠标点击了一本名叫《背包十年》的电子书。一开始时,我就从该书中看到作者也就是小鹏将自己十年的旅行足迹贴出来。当时我就惊呆了,一个没有任何固定收入的年轻人却在大学毕业后十年里游遍了世界各地,而且终于在旅游这条路上闪耀光芒,并激励了千万人。这份勇气让我惊叹,这种执着让我钦佩。惊叹与钦佩的同时不得不让我对此书充满兴趣,我想知道小鹏是怎样做到的,我更想知道他遇到困难时是怎样克服并坚持下来的。于是我花了一段时间终于将这本书细细地读完,读完之后心里无不是钦佩之意,无不是惭愧之感。
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能为梦想努力,坚持的人却少之又少。小鹏正是其中之一,他就是为梦想付诸实际行动之人,不管旅途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他都不放弃,不抛弃。他为了能够游遍他想到的地方,在出发前他都精心地策划与准备着。
我感觉小鹏很勇敢。他能勇敢地做他想做的事,想到哪就到哪。而想想自己,老早就说要出去游遍重庆,但是却每每都找一些自己都觉得可笑的借口而推迟。现在想想,我觉得我是一个懦弱的人,心中始终有万般顾忌,心中所想却不能将其付诸行动。与小鹏比较起来,真是惭愧之至啊!
小鹏他说过他以前当过白领,每天出入城市里最好的写字楼,代步要搭的士,喝咖啡只去星巴克,上班要穿黑色的西装白色的衬衣,也知道领带的N种打发还有西装扣子几个要开几个要系。还知道西餐的规矩,中餐的菜系,韩国菜有多少花样,日本菜如何料理。他的生活精致到每分每秒,而每分每秒都是无聊。他得看上司的脸色,分析同事的喜好,掩藏自己的骄傲,见了客户还得点头哈腰。他的世界黑白而精致,天天只想和自然拥抱。于是他选择流浪,拿起背包,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这时他发现衣食住行只是最低层次的需要,牛仔裤可以一个月不洗,粗茶淡饭只要能吃饱我也不会嫌弃。为了能省下钱走更多的路,他也可以坐最便宜的夜间巴士,笑着对旁边的黑人说,对不起,挤一挤。他说的这些话很现实,也很真实。
“坚持”一词真实而生动地在小鹏的身上体现作着。我很佩服他的这份坚持。坚持是战胜自己的关键,更是成功的关键。小鹏因坚持而成功,因坚持而实现梦。而我呢,人长大了却越来越胆怯了,越来越却缺乏信心去坚持。往往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往往逃避现实,往往背离自己的真实想法。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脱掉伪装,在街头自由自在地放声歌唱。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六无意中在机场的书店,看到这样的一本书,——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
这本书一开始吸引我的我觉得是羡慕小鹏活着的姿态,在这样一个膨胀物欲横流的社会,他放下沉重的包袱,背起行囊,用足迹丈量生命的意义,让精神在路上探索、洗礼,这些都是我望尘莫及的。
看着这本书,我也在想,"哪一天,趁着年轻,我也背起行囊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去旅行一次。"多少风花雪月的守望,无数雪山草原的期盼,随着年轻的生命慢慢老去,眷守一份午后闲阳品茶般惬意悠长的回忆。在脑海里想过,而后总会找很多借口来欺骗自我,有时间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有钱有时间的时候可能都老了或者说我不够勇敢。
笔者小鹏这样洒脱的人,选择一个人去旅行,放下白领的工作,放下父母的牵挂、去实现自我的梦想。我以为他不害怕孤独,甚至我以为他不会感到孤独。可是他说,一个人旅行时的那份心灵宁静、却无比空旷,孤独时会强烈的想起她时,拍下天空的照片,想着头顶的天空练成思念。倍感孤独,我才明白他那时无法抗拒的那份孤独与寂寞。
或许一个人孤独时候强烈的想起某人时,那个人才是占据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吧。
他说:仅有在旅行中才能感到自我是自我。
他见过手持莲花的女孩,邂逅过在铁轨边玩足球的少年,观察过爱思考的撒哈拉男人、专注的爱尔兰女孩,去过爱丽丝梦游的仙境,造访过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有过无数完美的瞬间,但也品尝过酸甜苦辣。
露宿街头、遭遇小偷、在海关被扒光衣服、做义工……十年来,他打过不一样的工,睡过不一样的床,遇见不一样的人,开心、孤独、骄傲、沮丧交织在一齐。他不经意地说着它们,仿佛与自我无关,听起来好像很简单,可是能带给人惊奇,他从他崇拜的三毛、格瓦拉、堂·吉诃德身上汲取着力量,一向“在路上”,并在无形中用这种精神影响了更多的人。
看着一个个故事,身未动,心已远。如果即要文雅又要全面地对本书阅读后的感受进行一番总结的话就是:身未动,心已远,但此刻身还是不动。
他说“以前当过白领,每一天出入城市里最好的写字楼,代步要搭的士,上班要穿黑色的西装,白色的衬衣。明白领带的多种打法,还有西装扣子几个要开着几个要扣上。生活精致到每分每秒,而每分每秒都是无聊。”这也是许多年轻人的生活写照。
“于是他选择流浪,拿起背包,按照自我的方式思考。这时发现衣食住行只是最低层次的需要,牛仔裤能够一个月不洗,粗茶淡饭只要能吃饱也不会嫌弃。”有人说,小鹏的“背包”生活受追捧的原因就在于许多和他有一样心境的人却不敢去付诸行动。而我就是那类人而已。
其实更多让我无法想象的是,口袋空空、肚子空空的旅行,因为我觉得要是我去旅行,肯定是带足够的钱,甚至还要预备一些,能够说我是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也能够说我我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独自旅行的人!
记得有句广告词是这样写的: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意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境。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七于我而言,走遍大江南北是我小时候的梦想,我喜欢南国盛夏的碧翠,也喜欢北方寒冬的雪白,但是在心底更喜欢的是那种行走在陌生土地上的无羁无绊的自由。看了《背包十年》后,突然有一种想要放纵自己去追逐儿时梦想的感觉,我明白当我长大之后,所有的绝对自由已经远远地离我而去了。想想此刻的生活,由于长大所带来的职责在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充实有价值时,也让我们无法随心所欲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很多时候人在干着心不由己的事情,然而什么时候能够真正地做一件自己想要的事情呢。
一个人的成长总是充满着许多的梦想,然而坚持下来的人却少之又少,于是就多了很多的遗憾和追忆。但是作者却能够至始至终地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刚开始时从有一份固定的职业变成一无所有的职业旅行者,这让他承受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但是即使有那么多的不理解,他依然坚持,最后最后有了别人的赞助,梦想的旅行最后成为了现实。成长与梦想,自由与坚持,无数的人在苦苦寻觅,殊不知,其实只要能够总是做着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能找到。
我们总是抱怨生活没有乐趣,人生让我们失望,那是因为我们的梦想已经让我们遗忘在久远的回忆里。社会的群体性让人无法能够真正脱离人与人之间的约束而成为自由人,生活的负担又总是让人做起事来瞻前顾后,于是我们的最初追求就永远的丢在记忆里了。但是也不用担心,其实只要自己能够勇敢地站起来,迈出追风少年的脚步,生活依然会那么灿烂,人生能够还是那么精彩。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八在中午一点午睡休息醒后,如果还没到二点,我就拿起《背包十年》看两三篇,看完之后打开电脑写一点体会,就是在这种状态下看完此书的。
超喜欢书文开头小鹏的摄影作品,个性是那幅手持莲花的女孩。如果小鹏把每到一个地方的图片也放在书中就更好了,更能让读者了解当地的文化风情。只可惜往后他到的旅行地点都是以文字描述,缺少图片有力的介绍。
在我脑海中修改评价作者有两本印象最深:一本是梁子的《我的非洲部落》,修改描述梁子时说:“在饭桌时她那粗言也常常令人捧腹”,很直率地说出了梁子真性格!另一本就是小鹏的《背包十年》,小鹏那种大大咧咧的性格和对旅行那种执着的热爱。
阅读这本游记,确实不是看攻略,而是看小鹏旅程行走的苦与乐。在书中小鹏分享了他十年来旅行中的一些事儿。包括:瑞士裸体搜86.身的不快、进藏时高反、印度奸商、在加尔各答做义工、克服心理时差的沈从文故乡、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沙漠、高更笔下的大溪地女人、伊尔库思科收获的一份纯真友谊…
我在卓越、当当、豆瓣分别看了别人的评语,当然肯定是有煲和贬。有的说是文字资料介绍小,即便如此,但我却能从中了解了不少知识,比如:
1、在加尔各答仁爱之家做义工,以前也看过其它人写过仁爱之家,这使我更加了解纳兰修女;
2、梵高的画令我震撼,但只是从这书中我才了解到梵高与高更的关系,也因为这样我才更了解高更与他的大溪地女人;
3、我第一次听贝加尔湖这个名字是从眭澔平写的《三毛的最后一封信》,,而能够让我更进一步了解贝加尔湖有2500万年的历史,有1600米深却是在此书中。
所以,随着小鹏的脚步,我的眼界开阔到世界各个角落。
最后引用作者一句话结尾:人就应趁着年轻的时候去走走,只是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九每个喜欢旅行的人,都就应都会有一两本自助游攻略,我也不例外。但是这本《背包十年》不仅仅仅是一本旅游汇总,更像是作者在在旅行中的成长经历,渐渐地他把旅行当成了一种职业,一件他愿意投入所有时间去成就的一件事。背包十年,十年的背包生涯,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独自上路,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最初的理想呢?屈指可数。但是作者坚持了,所以最后他最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人生中,第一次被关于旅行的文章迷倒,是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依然清楚了记得当时的情形,那本书中描述的撒哈拉沙漠的异国情景,让这个以前对于我来说只是地理课本中可能出现的名词,变得鲜活起来。从此我一发不可收拾,把三毛的著作全部的读过了几次,最后还觉得了解她不够,在图书馆里面到处找她的传记和图片,痴痴地阅读。一度我觉得三毛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我期望能够像她那样游历各国,即使喝白开水吃面包,也要在自己的人生中添上各地缤纷的色彩。
上大学了之后,能够名正言顺地出去旅游了,而旅行对于我,最开始新鲜激动到处张望,此刻更加能够在旅行中去过滤自己的忧思,在旅行中放松调节自己。貌似去过的地方,细数起来,也不算少了,西安,上海,苏州,武隆,成都,云南,都是趁着假期的时候跑出去。刚开始以自虐而自豪,50块钱的火车票一路坐到了西安,忽略自己从来没有单独坐过火车,忽略了坐硬座的苦,第二天到达西安站的时候还是蹦蹦跳跳地开始一天的行程了,不得不感慨,那时候真是青春无敌。晚上10点开始爬华山,一向到5点到达北峰准备看日出,之后又把另外几个峰爬了一次,直到下午1点多下山,整整连续走了,15个小时,那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能做到这些。但是华山的壮丽景色也征服了我,让我亲眼目睹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一腔感情在胸膛里面激荡,爬山时的苦和累也似乎免得能够忍受了。但是渐渐地,旅行变成了一种调节身心的过程。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能够无目的地走着,注意街边的小吃、美女、建筑,忘记自己身处哪里、来自哪里,忘记本来要有什么工作要完成,这个时候我仅是一个放飞的灵魂,由自己的心引导着走向前方。这种转变,当然是由于旅行经历的增加所致,同时也由于阅历的增加所致。在旅途中,直观的感受是了解了各地不同的文
化、风俗、景观,但是学会了尊重和包容,是在旅途中最大的收获。
但是跟作者作为职业旅行者比较,我的旅行经历太少了,我也不明白因为三毛所激起的渴望旅行的欲望,什么时候会消失尽殆。但是,读了这本书,我明白到,就像作者所说的“我们未必都要成为职业旅行者,但只要有梦想,肯为此坚持为此努力,就必须会在自己的天空中看到彩虹。”是的,我们未必都能成为职业旅行者,但是我们都就应选定自己的职业,属于自己的平台,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